新闻资讯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重庆姐弟坠亡案”入选最高法典型案例 陪审员:被告破人伦底线
2 月 21 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其中,“重庆姐弟坠亡案” 入选第二批人民陪审员参审典型案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最高法指出,案件中的二被告人张波和叶诚尘,其行为罔顾国法天理人情,严重挑战了法律和伦理的双重底线,残忍行径践踏了社会良知,从作案动机、手段、情节到后果,都达到了极其恶劣的程度,主观恶性深不见底,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
回顾案件经过,张波与原配偶婚后育有女儿张某甲和儿子张某乙。然而,张波却隐瞒已婚已育的事实,与叶诚尘建立起不正当的男女关系。2020 年 2 月,张波与原配偶离婚。此后,他与叶诚尘多次密谋,企图杀害自己的亲生子女张某甲和张某乙。2020 年 11 月 2 日,罪恶的一幕发生,张波趁家中无人,将正在卧室飘窗窗台玩耍的张某甲和张某乙双腿抱住,无情地掀出窗外,致使姐弟俩坠亡。如此泯灭人性的行为,让整个社会为之震惊和愤怒。
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以被告人张波、叶诚尘犯故意杀人罪,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依法随机抽取 4 名人民陪审员,与 3 名法官共同组成七人合议庭。这 4 名人民陪审员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基层工作者和退休教师,来源广泛,充分体现了人民陪审员的群众代表性。
合议庭组成后,人民陪审员们迅速投入工作。他们积极查阅卷宗材料,仔细梳理案件中的争议事实,在法官的专业指引下,深入了解共同犯罪等相关法律知识,为后续深度参与案件审理做好充分准备。庭审期间,人民陪审员与法官紧密配合,共同确认相关证据材料的合法性、真实性与关联性,认真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在合议庭评议环节,人民陪审员结合在案证据,对二被告人的犯意提起、共谋故意杀人的事实认定等关键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独立行使表决权。谈及二被告人的量刑问题时,人民陪审员从公序良俗、父母职责、伦理道德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他们一致认为,二被告人的行为突破了人伦底线、道德底线以及法律底线,这种观点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朴素的价值观念。大家纷纷表示,作为社会的一员,看到这样违背人伦的案件,内心的愤怒难以言表,必须要让犯罪者受到应有的严惩。
案件判决书拟制完毕后,人民陪审员还积极参与到对裁判文书的推敲中,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助力裁判文书更好地释法说理,让每一个看到判决书的人都能清晰了解案件的判决依据和背后的法律逻辑。在整个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陪审员严格遵守审判工作秘密,确保案件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最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张波、叶诚尘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但二被告人不服,提起上诉。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24 年 1 月,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死刑。至此,这起令人痛心疾首的案件画上了一个沉重的句号,法律的公正得到了彰显,也给社会公众一个交代。
“重庆姐弟坠亡案” 入选典型案例,不仅体现了人民陪审员在司法审判中的重要作用,也再次表明法律对突破人伦底线犯罪行为的零容忍态度。通过人民陪审员的参与,让司法审判更贴近群众的朴素良知,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有效提升了裁判结果的社会公信力 。